【侃客】被套路骗过,我仍相信慈善的N个理由……
近日,一段关于“做慈善”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点开后忍住看完的小编直呼“辣眼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022xcgw8w&width=500&height=375&auto=0
据当地媒体消息,视频中在快手直播平台上直播“慈善”的男子称,他安排四川凉山州某村村民站成两排,随后直播给村民发钱,直播结束又从村民手中把钱收回。发钱男子承认:目的是为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让“粉丝多刷礼物”。
11月6日,该直播平台回应称已经冻结相关人员账号,当地警方也已介入调查。
伪慈善与直播合流——乱象怎么治
今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随着网络直播发展方兴未艾,各类乱象也层出不穷。网络直播“慈善”,就是各种直播“套路”中的一种。
也正是在今年,我国颁布并正式实施《慈善法》。正是这部法律和《刑法》一起,明确了该类伪慈善行为不仅违反道德更违反法律,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慈善法》明确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处以罚款并将捐款退还捐赠人。
根据涉事主播交代,他们造假做慈善,目的在于蛊惑粉丝多刷礼物,这更涉嫌触犯《刑法》第266条诈骗罪。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酌情从严惩处”。
针对本次伪慈善发生的直播平台,相关部门也正着手治理。
11月4日,网信办正式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意味着国家对网络直播的管理日益法制化、规范化。但只有直播平台管理方的具体落实并执行给力,直播平台管理规范化才有可能进入正轨。
伪慈善和网络直播这一新生事物相结合,新颖的形式和“眼见为实”的错觉骗倒一众献爱心网友。现在,前有《刑法》《慈善法》,后有《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法律法规并不是拿直播伪慈善没有一点办法。
网络直播时代,靠啥保障中国慈善
面对目前各种花样繁多的微公益平台,你是不是也迷茫过。五块、十块的钱虽然对于某一个网友来说不算多,但众多网友的“小钱”汇到一起,绝对是笔“巨款”。
“郭美美事件”曾经深深打击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最新的直播伪慈善无疑更加令人心寒。令百姓憎恨的,是对慈善财产的非法侵占、中饱私囊。
因此,网友们捐出去的钱,流向哪里?怎么用的?由谁监管?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事。
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慈善法》,为“互联网+公益”提供了坚实明确的保障。
《慈善法》第23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小编梳理发现,网络募捐必须满足两个关键词:慈善组织+指定平台。
首先,在网络上发起募捐的只能是慈善组织,个人需要求助社会进行捐款,也必须通过慈善组织。可见,直播“慈善”的网络主播完全不具备发起募捐的资格。
其次,《慈善法》将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指定权授权给了民政部。民政部8月22日公示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结果,腾讯公益、新浪微博微公益、轻松筹等13家平台入围。
此外,《慈善法》第73条等规定,在指定平台进行募捐的慈善组织,必须将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民众发现不规范募捐情况时,可及时向民政部门举报。
慈善的力量,仍旧值得相信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法律和社会的共同监督下,打着“慈善”旗号行骗的难度将会越来越高。
利用慈善满足私欲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真正的小善心在法治的保障下、
在互联网的汇集下,涓涓细流终成爱的海洋。
无数身边的例子,可以证明,真慈善的伟大力量。
原本该享受幸福童年的小女孩儿,在最天真浪漫的年纪,却必须和可怕的白血病做斗争。小佳琪8岁时罹患白血病,经过近7年治疗、复发,骨髓移植成了她唯一的救命机会。而面对高昂的手术费,家庭却无力支付。
在社会募捐的帮助下,小女孩儿的手术费凑齐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女孩儿的父亲刘有道,是湖北省仙桃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一名优秀的检察官。
这位奋战在反渎职侵权战线上的检察官父亲工作成绩十分突出,获得过先进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当病魔伸手,欲将检察官父亲的女儿带走时,是社会的善意,通过网络募捐的方式,将善款一笔笔送到这个家庭。
刘有道最希望的,是女儿的病情得到基本控制“我将会返回工作岗位,更加扎实地工作,把耽误的时间全部补回来,以此来回报所有人对佳琪的关爱。”
本报也曾对这一感人事迹有过图文并茂的报道,戳蓝字链接可看原文《爱在有情天》:
“互联网+公益”,慈善会有啥变化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就是最方便的钱包。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加快,人们获取求募信息和捐赠的方式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就“互联网+公益”给中国慈善带来的变化做出一些总结:
1、传统的捐赠模式需要捐赠者去银行、邮局、直接上门捐赠,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爱心意愿。但是互联网为募捐活动和民间自发慈善行为提供了超大规模的全国汇集通路,来自全国各地的亿万公众都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慈善理念而参与和行动,把零散的善款瞬时汇集成巨额资金、集中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随着慈善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通公众收入的增长与慈善文化的倡导,未来互联网公众小额捐赠,将是中国公募的“金矿”,个人捐赠将会成为中国公益捐赠的主力军。
3、大型基金会成立数量在逐步减少,小而优型基金会的增长成为未来基金会发展的常态。
4、在互联网时代,苦练内功更是生存之道。规范化管理,是竞争力的基础,是机构优势所在。为此,“互联网+公益”机构还的全力推进机构透明度建设。
移动互联网时代,慈善和公益大有可为。但善心不该被利用,唯靠法律制度的完善并落实到位,善心才能毫无阻力地传达到最需要的地方。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在法治的监督保障下,世界的确会变得更好。
文字、编辑│江华宇
制表│张雪卉
资料来源│检察日报、北京电视台、新华网等
猜你喜欢